今天是:    欢迎进入开云「中国」Kaiyun·官方网站官网 www.slopover.com.cn

基层动态

【讲好贵州中铝榜样故事】工人先锋谢啟立:扎根基层一线 铸就非凡业绩

 作者: 管理员      时间: 2025/7/28 16:16:27      点击: 154    分享到:
谢啟立,一个从轧机操作的青涩学徒到工艺管理能手,始终对铝加工事业满怀赤诚,凭借饱满的热情、务实的作风,逐步成长为贵州中铝铝业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贵州中铝”)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。
“一线是最好的课堂,问题是最好的老师”谢啟立常说。自2013年入职贵州中铝以来,他脚踏实地,一步一个脚印,凭借精湛的操作技术和卓越的工作表现,6次斩获上级公司及公司内部的荣誉表彰。2025年,晋升为冷轧制造部部长助理。


精益求精抓生产,提质降本创效益
谢啟立深知,工艺优化与效率提升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所在。他率领团队以问题为导向,在关键工序上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。
流程再造,“减道次”增效。在提升效率方面,他眼光独到,精准施策。带领团队连续15天蹲守轧机旁,记录上百组生产数据,通过对8000/1100合金窄幅料生产流程进行细致跟踪与科学验证,成功推行“减道次”生产方案,使生产效率显著提升约20%,有效释放了设备潜能。
技术突破,“压辊轧制”提速。在生产过程中,应用“速度-阶段-重点控制”对应方法,速度每提升一阶段,轧制版型重点控制方向和内容不同,不断收集数据、优化参数、持续改进,积极推动并成功实现了1850和2300轧机压辊轧制技术的应用,其中1850轧机成效格外显著,成品速度平均提高了300m/min,整体效率跃升约1.5倍,有效突破了产能瓶颈。2024年,冷轧制造部的产量一路攀升,创下年产量12.5万吨的辉煌新高,为公司实现经营目标贡献了关键力量。


精兵强将筑团队,精细管理促活力
面对冷轧制造部长期遭遇两台轧机关键岗位人员严重短缺的难题,谢啟立以“精准滴灌”模式破解人才困局,把团队建设与精细化管理当作破局的关键举措。 
“师带徒”全周期培养。他充分发挥“师带徒”人才培养机制的作用,选拔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与颇具潜力的新人签订“成长协议”,明确“3个月会操作、6个月懂调试、12个月能优化”的培养路径。通过系统性、手把手的传帮带,成功培养出多名能够独立顶岗、技术精湛的核心轧机主操手,有效缓解了关键岗位“无人可用”的紧迫难题。
班组管理“三化”改革。倒班模式科学化。他推动实施轧机“四班三倒”的科学倒班模式改革,搭配“老中青”高效倒班单元,通过科学重组、“一对一”结对帮扶等形式,成功组建了8个高效运转的倒班小组。绩效考核透明化。班组配套实行重要岗位“定岗定薪”制度,对《轧机班绩效奖金考核方案》进行多轮科学修订,引入更具激励性和公平性的评价指标,将质量合格率、设备保养评分等设为核心指标,清晰职责,明确回报。人才晋升阶梯化。他注重从基层发掘和培养有潜力的骨干员工,为有潜力的骨干员工量身定制成长路径,通过压担子、给平台,清晰规划晋升阶梯,成功培养了一批技术扎实、责任心强的班组中坚力量。

筑牢安全生命线,标准操作强根基
安全生产是谢啟立心中不可逾越的红线。他始终将班组安全生产置于一切工作的首位,以身作则,带头严格遵守公司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,时刻践行“安全第一,预防为主”的铁律。
意识强化,让安全成为肌肉记忆。以“意识强化”为核心,每日工作流程深度嵌入安全管理环节,班前组织典型安全案例深度剖析,班中安排专人进行设备隐患地毯式巡查。班后鼓励员工结合当日工作实际,提出至少一条安全改进建议,激发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。在这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推动下,2024年班组实现“零轻伤、零事故”的优异目标,为安全生产筑牢了坚实防线。
技能淬炼,向细节要安全系数。谢啟立深刻认识到精湛的操作技能是保障安全、提升效率的基础。为此,他常态化组织开展岗位技能比武、标准化操作评比等活动,营造“学技术、练本领、当能手”的浓厚氛围。同时,积极推动标准化操作的深化与落地。多次对作业指导书内容进行优化升级。不断“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”,使标准化操作流程更加贴合实际、科学高效。优化后的操作显著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冗余动作和辅助时间,最大限度降低了因操作不当引发质量事故或安全事故的风险。
谢啟立用十余载的坚守与奋斗,生动诠释了爱岗敬业、勇于创新、甘于奉献的“工人先锋”精神。从轧机轰鸣的操作台到运筹帷幄的管理岗,变的是岗位,不变的是他扎根一线、服务生产的赤子之心和精益求精、追求卓越的工匠情怀。
上一篇:【讲好贵州中铝榜样故事】巾帼先锋… 下一篇:贵州中铝组织召开安全生产大排查大…